第(2/3)页 倒是董毡那边有了回应。 然而离得太远,这就是青海的特殊地形,若拉直,自廓州到青唐城或者湟州城不足八十公里,事实非是,湟州到廓州还要好一点,两百来里路,但廓州到青唐必须走一百二十里路折向承风岭,再从承风岭走好几十里路抵达白土岭,从白土岭还有六十里才能到达青唐城。董毡也不会傻呼呼地将军队自青唐调过来,而是让阿里骨的弟弟苏南党征手持他的令箭,前往承风岭,召集承风岭以东各族军队。 苏南党征招集了两万人,浩浩荡荡向廓州杀去。 王韶到廓州后再次停了下来,也让他产生一种错觉,认为宋军是属吃柿子的,只能挑软的吃。并且吐蕃兵力已远远超出宋军数量,又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。因此苏南党征信心满满地抵达廓州城。 果然不出他所料,闻听他的军队抵达,宋军开始徐徐向东撤退。 苏南党征英勇善战,虽是回鹘人种,却是吐蕃国内有名的勇士,还是一个小青年,年青了就会好胜,宋军一路西上。将河湟打得几乎象一个破筛子。想来就来。想走就走,那有这个好事! 于是与葩俄族首领一商议,两军会合,杀出廓州城。正好廓州到米川城的道路是在黄河边,多是开阔的河谷地带,利于吐蕃骑兵战斗。四万多吐蕃铁骑浩浩荡荡向东南方向冲去。 中计了。 兵力多,两倍都不到的兵力。好意思在王韶面前说兵力占据优势?至于天时地利的啥,见鬼去吧。 战到现在,郑朗渐渐已经把握到王韶一些用兵脉博。 王韶用兵,就是先斩去羽翼,再对付主干。因为若动主干,羽翼会一起过来支援,比较难啃,但动枝叶,主干未必会大力支援,就是主干支援。其他枝叶也不会支援。枝叶砍去了,主干也就一无所有了。 因此进军河州先对付熙州。再对付洮岷,最后才对付河州与木征。 进军湟州还是如此,原先那是一种高姿态,别当真,王韶根本不想攻打宗哥城,倒是这次征服河南倒是真的,留下苗授呆在湟州,郭成扫荡湟水北部诸族,也是真的,然后自湟水北进军胜铎谷,猫牛城,最后董毡成了一个光杆司令,还拿什么来反抗宋朝? 王韶战略思想也是如此。 想动西夏,必须收复河湟,随着种谊成功拿下兰州,若是将这个成果巩固,就看到好处了。 庆历时不算,它成了过去式。原先西夏将势力蔓延到古渭城下,直接威胁到秦州安全。西夏若进攻,就象这次,本土出动一部军队,从当地征集批军队,马上就构成了危害。然而宋朝出兵对付谁?蕃人?羌人?他们只是一个替死鬼,与宋朝并没有多大的恩怨,宋朝一动手,反而给了西夏人挑唆的借口。幸好以前宋朝将古渭城守住,不然会十分的尴尬。 现在就不同了,防线相对而言,反而缩短了,退可守,进无论北指屈吴山天都山,或者西出凉州切断西夏的河西走廊,招招致命。 而且还有吐蕃的动向。 木征亲自向西夏称臣,未必当真,但木征原先对西夏使者十分客气,对宋朝使者却十分的傲慢,至少是一个反宋仔。董毡要好一点,不过他有一个养子阿里骨,若不经营河湟,大军兵伐西夏,会充满无数变故。 同样的原理,想经营幽云十六州,必须平灭西夏,西夏多次急吼吼地要与契丹联手对付宋朝,宋朝经营幽云十六州,西夏人能不动手么? 可任何事物不是十全十美的,比如王韶的战略,若不是郑朗支援,没有延续xìng,便有可能成为烂摊子,史上就是如此,虽得功,不大,有好的一面,也有不好的一面,导致千古争议复熙河。 但郑朗参与进来,让王韶战略能延续下去,王韶本人不会立即雪藏,那么这个战略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 战术也是如此,不能说这种战术不好,可要是遇到一个高手,有可能就会落败,然而郑朗重视情报工作,密密麻麻的情报网立即将这一战术的短板弥补上。 章楶也是如此。 他重视情报,长于算计谋略,最喜欢的就是绞肉机战术,设肥大的诱饵,将敌人主力卷进来,慢慢绞杀。这个战术最大的要求就是要知人善用,风暴的中心必须有一根定海神针,挺住敌人的龙卷风,外围的将领必须学会灵活机动,还要有凶悍不怕死的jīng神。 泾原路战役是如此,现在的东路军队战术还是如此。史上平夏城战役也是如此。 至于如何用人,更不用说了。 第(2/3)页